7月上旬,伟德BETVlCTOR1946“攀林海雪原解码星河天眼,淬硬核本领赓续薪火航天”实践队,在院团委书记张圆梦的带领下,远赴黑龙江省佳木斯、哈尔滨等地,开展了一场以“航天精神”为魂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。团队深入航天测控一线、踏访东北边疆、追寻红色印记,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,深刻体悟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与精神密码,见证了新时代东北的振兴风貌。
林海砺剑:坚守诠释忠诚,奉献书写担当
实践队首站深入莽莽林海,探访了被誉为现实版“红岸基地”的佳木斯某深空站。这里矗立着东亚最大的深空探测天线,是“嫦娥”探月、“天问”探火等国家重大工程不可或缺的“千里眼”和“顺风耳”。一位年轻的官兵向实践队员们介绍:“从这里去佳木斯市区,火车往返就要一天。冬天零下二十多度是常态,但我们一样要外出作业,确保设备万无一失。”这平淡的话语背后,是日复一日的寂寞坚守和极端环境下的责任担当。“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、喊得来的,而是拼出来、干出来的”,队员们深切体会到,正是这种“功成不必在我,功成必定有我”的奉献担当,铸就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,为科技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。

实践队员在驻佳木斯某深空站合影
星河筑梦:创新引领发展,实干成就未来
随后,实践队先后造访佳木斯某测控站与星网驻佳木斯某站。在充满历史厚重感的测控站内,一位女兵借助泛黄的老照片和实物,生动讲述了老一辈航天人如何在“一穷二白”中筚路蓝缕、自力更生的创业史诗。那份“咬定青山不放松”的坚韧,深深感染了大家。而在代表未来方向的星网站点,驻站工程师则向队员们阐释了我国低轨卫星互联网规划:“未来我国将在近地轨道部署数万颗卫星,构建覆盖全球的低轨卫星互联网。未来,即便是偏远山区、茫茫海岛或是受灾地区,都能享受高速网络服务。”从历史到未来,实践队员们清晰触摸到中国航天从追赶到并跑、乃至领跑的奋进脉搏,理解了测控技术不仅是通往宇宙的桥梁,更是守护国家战略安全的生命线。

实践队员在驻佳木斯某探测站学习
东极铸魂:维护国家安全,筑牢生态屏障
实践队将课堂延伸至祖国东极——抚远黑瞎子岛。在岛上的俄罗斯军营旧址,记录中俄领土交接历史的老照片和文物,无声讲述着这片土地的特殊过往,筑牢了队员们的国土主权意识。与之相邻的黑瞎子岛国家湿地公园,则展示了边疆的另一面魅力。“公园内栖息着500多种鸟类,包括丹顶鹤、东方白鹳等5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,”跟随着工作人员的讲解,队员们沿木栈道深入这片生态净土,领略祖国边疆的壮美与生物多样性,理解了守护绿水青山同样是捍卫家园的重要内涵。

实践队员在黑瞎子岛俄罗斯军营旧址参观交接仪式历史照片
薪火相传:赓续红色基因,砥砺报国初心
为探寻航天精神的历史源头,实践队专程奔赴佳木斯合江省政府旧址博物馆、哈尔滨东北烈士纪念馆。在千余件革命文物和历史展陈前,东北土地改革、剿匪斗争以及抗日烽火中涌现出的英雄事迹,让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变得可感可知。“纪念馆共展示了280位烈士的光辉事迹和5.6万位烈士的英名,”讲解员的话语沉重而庄严,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,正是无数革命先辈“甘将热血沃中华”的牺牲奉献,才换来了今天的山河无恙,也铸就了包括航天精神在内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根基。

实践队员在参观东北烈士纪念馆学习相关历史
从白山黑水到星辰大海,这不仅是一次地理上的跨越,更是一次精神上的长征。“长征永远在路上。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,是没有出路的民族。”队员们深刻认识到,“航天精神”并非抽象的概念,它是不畏艰难的坚守、是甘于寂寞的奉献、是薪火相传的使命、是空天报国的担当。它从红色的历史中走来,向璀璨的星河深处走去。在未来,实践队员必将以此为契机,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航天强国建设,以青春之我奉献青春之中国,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!
(审稿:张圆梦)